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再論地球暖化會是苦花魚族群消失的元兇?


上週中國時報報導了一篇正修科大講座方力行教授關於「苦花魚與地球暖化的關係」的報導,讓我忍不住寫了一篇澄清的文章,今天的中國時報則又針對這則新聞做了更詳盡的報導(詳文後附件),記者下的標題則為「氣候異常破壞棲地 鯝魚棲地 向高山上退縮」,強調是「氣候異常」而不是之前的「全球暖化」,這之間其實是對於全球暖化與氣候異常之間的關係是有所語帶保留的。文中也提到「研究小組起初以為淡水魚類消長與變化是全球暖化效應造成,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過去一百年來,台灣氣溫只上升攝氏一度,不足以影響魚群。」。同時更強調:「但氣溫變化造成的激烈氣候,如威力更強大的颱風,對生物棲地破壞反而更嚴重,也逐漸改變物種原先存在的微妙平衡。」。這樣的說法正呼應了筆者實際觀察野地的生態改變遷現象之後得到的結論,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已經清楚地指出「人為的濫捕」與「棲地的破壞」實為苦花魚,乃至於台灣溪流裡其他魚類族群數量銳減的兩項主要原因。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070526-釣魚日記


這個週末回了一趟宜蘭,星期六早晨七點就背著簡單的河釣裝備,開著家裡的老爺車一路奔馳到5分鐘車程的一處水門釣場釣魚。這個郊區的水門釣場七八年前因為當地農地重劃的緣故,原本岸邊長滿美麗野薑花蜿蜒曲折的河道,被筆直生硬,毫無生機趣味的混凝土堤岸所取代,當年那種置身在河岸滿是花香的環境下,怡然悠閒地釣魚的美好回憶,從此一去不復返。

雖然這水門河道裡的水質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河裡頭的魚兒數量依舊豐富得令人驚艷不已,從成群上鉤的十多公分級的大溪哥,索餌敏感纖細但是拼勁十足的土鯽魚,當地特產美麗的鯁魚,以及常常意外上鉤動輒數斤級的碩大野鯉,這條河流豐碩的魚群每每讓我駐足留連,直到夕陽下山都還不忍離去。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漫談溪流浮標釣法-(2)


第二種溪流浮標釣的手法稱之為「誘釣」,顧名思義所謂的「誘釣」是釣友採取某種方式或手法來誘使魚群前來釣手預先設定的標點內索餌;引誘魚群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不必然是必須使用大量的誘餌來誘魚。通常以重複集中投入誘釣點內消散的釣餌,以及輕巧的晃餌動作等等,都可以是誘釣的基本手法,也都能簡單而有效地引起標點附近魚群的注意。當然直接投入誘餌通常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目前大多數溪流釣友最常使用的誘魚手法。但是,施打誘餌只是「誘釣」的手法之ㄧ,施打誘餌的釣魚方式並不等同於「誘釣」。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地球暖化會是苦花魚消失的元兇?


今天的中國時報有一篇方力行教授提到地球暖化與鯝魚(苦花)往溪流上游上溯的關係(詳見文後附件),這篇文章雖然沒有詳細說明方教授的研究成果,僅提到:「…..花了他十四年的時間,四處找經費讓研究持續下去,如今終於有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他發現楠梓仙溪的鯝魚類,在禁止垂釣的保護區內,不僅有魚群數量減少現象,棲身地理高度也愈往上游,他認為這是全球暖化後,對本土魚群生態衝擊的最佳例證。」。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漫談溪流浮標釣法-(1)


溪流浮標釣算得上是目前台灣溪釣活動裡頭被最多釣友所採用的主流釣法,基本上浮標釣法相當簡單易學,初學者入門的技術門檻並不算高,通常只需花個兩三千元買一把普通入門款的溪流八工竿,順便添購一些子線、幾個溪流浮標及其他小道具,就已經完成溪流浮標釣的基本配備。然後到郊外找個交通便利、魚兒還會捧場的溪流釣場,就可以怡然悠閒地享受溪流釣魚的恬適樂趣。

雖然浮標釣法入門相當簡單,但是各地溪流釣場的環境卻是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不管是深潭、緩流、急流、瀨區,每個溪流釣場的地形、地貌及水文條件都是獨一無二,釣友實在無法僅以一招一式的浮標釣法就能涵蓋與應付的。即便是最有經驗的溪流釣魚高手,對於初次造訪的陌生釣場環境,通常也是必須實際嘗試過幾次之後才能有掌握釣場特性的把握。儘管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溪流釣場環境每每讓釣友面臨高度的挑戰難度,然而這種挑戰性與征服困難的成就感與大魚上鉤時候的刺激性,正也是讓眾多溪流釣愛好者始終深深著迷的所在。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漫談溪哥清流釣-(1)


釣魚界前輩李嘉亮先生在其著作中曾經提到:「溪釣始於溪哥」,言下之意是說絕大多數台灣現在的溪流釣法最初都是起源於為了釣取溪哥這種族群龐大的溪流魚種。關於這句話其實我也抱持相同的觀點,舉凡溪流浮標釣,潛水浮標釣,甚至於脈釣法及毛鉤釣,無一不是針對溪哥所衍生及創造出來的。對於絕大多數台灣溪流釣的愛好者來說,釣溪哥應該都是大家共同的入門魚種。

談到溪哥釣法,就不得不先談談台灣溪流裡頭溪哥的種類,大家不要小看溪哥這小小十多公分長的小魚,關於台灣原產溪哥種類的爭論,一直到現在都還稱不上塵埃落定。

淺談溪釣釣竿(2)


對於一般溪釣釣友來說,該如何選擇一把適用的溪釣竿,常常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一般人在思考這個問題的角度,除了經濟能力的考量之外,相當程度上還是會以特定品牌取向。

以目前台灣釣具市場來看,日本品牌釣具還是眾家釣友的第一選擇,舉凡Gamakatsu、Daiwa、Shimano、Ryobi、Olympic 等釣具大廠在台灣都有一定的產品愛好者。台灣本地的產品則大多以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或是代工廠商自有品牌居多,因此長期以來台製碳纖溪流釣竿的品質似乎不若日本廠牌來得穩定。不過近年來台灣釣具連鎖店魚拓釣具與日本大廠技術合作,針對台灣本地釣魚環境及釣法所開發出來的各種溪流碳纖釣竿,無論在品質及價格上都已經相當具有水準及競爭力。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那一天我到外雙溪......

最近這幾個月我常常去外雙溪,假日沒事的時候我老婆就會提議說要去外雙溪裡面走走,踏踏青順便呼吸新鮮空氣,每次都是從士林或是劍潭站搭S18公車,一路坐到最後一站的聖人橋下車,時間夠的話就往上走沿著坪頂古道一路走到平等里,享用過土雞山產大餐之後再搭上S19小巴士下山回家。更多時候,我們是沿著至善路靠外雙溪畔一側的人行道往下走,小倆口邊走邊聊一路走到故宮再搭公車回家。這段路雖然只有短短的6公里左右,照理說應該一個小時便可走完,更何況還是下坡路段,只是常常就是因為停下來觀看路旁溪畔釣魚人在垂釣,以致於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小時才走的完。

趣談溪釣萬能餌(2)


萬能餌能夠在台灣釣魚界風行30多年,當然有其可取之處,很多資深釣友包括筆者我本人在內,一直到今天都還是萬能餌的使用愛好者,所以下一次在溪畔如果看到有人拿出一包黃黃的萬能餌粉料,千萬不要因為太訝異以至於當下覺得這個人可能是釣魚的門外漢。事實上,如果你懂得好好利用萬能餌的特性,其實它真的是一種方便又有效的溪釣餌料。

就我自己來說,通常我把萬能餌用在三種用途上,第一種當然就是所謂單純的釣魚餌料,不管是湖釣、河釣、還是溪流釣;第二種用途則是作為其他餌料的添加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淺談溪釣釣竿(1)

台灣溪流釣魚活動目前主要的溪流釣竿大致上可概分為釣溪哥用的八工竿及苦花沉底釣所用的溪流竿。這裡所謂的八工是日文對於溪哥的稱謂,中文習慣以形概義稱為「八工」竿。溪流竿則是日本人山溪釣鱒鮭科魚類所採用的小繼竿,這兩種釣竿大約佔台灣溪釣活動的90%以上。

趣談溪釣萬能餌(1)


在台灣相信大多數的釣友或多或少都使用過溪釣萬能餌,一包台幣10元左右的黃色粉末,不管是溪流、湖泊、河川甚至海釣都被釣友廣泛地使用著。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萬能餌這種東西,只記得大約30年前孩童時代開始跟同伴到公園裡的水塘釣吳郭魚及小鯽魚的時候,就已經懂得使用萬能餌作為釣餌。當時候萬能餌的標準使用方法是1~2包左右份量加上一顆當時釣具店都能買得到的蒸熟地瓜,這樣的配備在20年前的台灣是相當普遍的基本釣魚餌料,相信現在年歲在30歲以上的釣友應該都還有印象。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溪流釣浮標淺談(1)


溪流釣法中所用的浮標種類包羅萬象,面對這樣多種的溪流用浮標,釣手究竟該如何針對對象魚及選擇的釣點加以選擇確實是不容易的事。台灣溪流釣運動發展大約是在民國70年前期,隨著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民眾收入所得大幅增加,許多休閒活動因此蓬勃發展,溪釣運動也是在當時從鄰近的日本傳入,因此目前台灣主流溪釣所用的浮標釣法基本上算是一種日式釣法,隨著日式溪流釣法的傳入,當時候日本溪流釣界廣泛使用的桐木溪流浮標,俗稱「一寸法師」短胖式溪流浮標也轉轉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細雨紛飛的孤寂

星期六一個人在雨濛濛的天氣下造訪侯硐車站後方的溪流,
雖然春天多變的天候讓釣魚變的很不方便,
但是那種一個人靜靜地佇立在寂靜無人的溪畔垂釣的孤獨,
讓我原本焦躁不安的思緒慢慢地沉靜了下來

午後的雨勢忽而劇烈,忽而和緩,
溪畔的我披著濕透了的雨衣依然靜靜地與溪流裡頭的魚兒周旋
站在廢棄礦場鬼魅似的廢墟下方,巨大陰森的廢墟在陰雨濛濛,山嵐裊裊的背景裡,
詭異地彷彿鬼域迷宮般地令人感到敬畏恐懼

潺潺的流水聲裡我的思緒忽而高亢,忽而低落,
這些日子以來的疲倦不堪,無力頹喪
竟似影像倒帶一般一一流動漂浮在眼前,
那似真似幻的空洞虛無感,
在寬廣空幻的山景裡頭一一幻化成落花飄零般的漫天飛絮
然後,我的心情緩緩地被撫平

天空的雨漸漸地變大,
溪谷裡溪水隆隆的聲響讓我不得不匆匆收竿,踏上回程的路途
歸程裡頂著一身濕淋淋窩在寒氣冷冽的電聯車上,
隨著電聯車一站又一站地停停走走
我的睡意已然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