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軟蟲配鉛的幾個新構想

軟蟲配鉛的幾個新構想



這幾年來我在軟蟲釣組所使用的鉛粒上,大多使用價格便宜容易取得的圓形中通鉛,這種台灣釣具店到處都可以買得到的鉛粒,目前的價錢大概是一台斤80元左右。以1.5號(1.5×3.75=5.625g)為例,這個價錢大概可以買到600/5.625=106個鉛粒,每個鉛粒平均的價錢大概是80/106=0.75元,即使是2.0號鉛也都不過是1元左右,比起進口的專業彈頭鉛(Bullet Head Lead)動輒每個要價十多元台幣來看,真的是非常物美價廉的選擇。



以我每個月平均出門釣3趟魚,每趟平均損耗4個鉛粒來計算,106個鉛粒大概要106/(3×4)=8.8個月才會消耗完畢,這也難怪我身邊的鉛粒數量似乎怎麼用都沒有明顯減少的趨勢。



當然,圓形鉛粒也不是全然沒有缺點,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穿越障礙物的能力遠遠不及頭部尖銳的專業彈頭鉛,因此導致在釣組及軟蟲的掛底耗損上其實也是相當驚人的。雖然我目前掌控軟蟲的能力已經逐漸純熟,意外掛底的機率也比從前降低非常多,即使是如此,在掛底的次數當中還是有大概1/3以上可以歸咎於圓形鉛外型的緣故。





Banana Sinker



北美的Bass釣友在解決鉛粒掛底這個問題上著力甚深,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各式各樣專業彈頭鉛,為的就是能夠順暢地穿越各種艱難的障礙物區域,在這些配鉛的方式當中,最有創造力及想像力的發明就是所謂的「香蕉鉛」,這種原文稱作(No Snag Sinker)的長條型軟鉛穿越障礙物的能力非常的優異,號稱是幾乎不會掛底,一些用過該款軟鉛的釣友幾乎都讚譽有加。



不過台灣市面上很難買到這種香蕉軟鉛,雖然BassProShop跟Cabelas都有賣,不過價錢實在是貴得離譜。因此,我開始思考著是不是能夠以尋常的鉛片加以纏繞成長條型,然後再以電子業用的焊槍加以融接固定,或許是可行的方式也說不一定,以下就是簡單的製作步驟示意。



(自製Banana Sinker的材料及簡單步驟)





Multi-Split Shot Rig



第二種鉛粒配置的新觀念是以溪釣分段式釣組的方式來配鉛,這種搭配磯釣B鉛的組合方式婐在前兩年到花蓮溪釣何氏棘魞的時候就已經大膽地採用,利用3顆左右的2B~6B鉛以大庸20~30公分的間距來配置,並且以太空檔豆來保持鉛粒的固定,結果証明這種方式的確是可行而且有效的作法。



不過在軟蟲釣鱧魚的釣組上頭我倒是還很少使用,頂多是以連續咬合2~3粒5B或6B鉛來達到近似1.5號中通鉛的自重水準。少用的原因主要在於固定在前導線上的鉛粒會明顯地增加鱧魚拖咬的阻力跟感度,因此,大概只有在搭配Tube的時候才會使用。



不過,我最近倒是常常在思考這種釣組改良的空間跟適用的場合,我認為在水流湍急的淺場、水草茂盛的漂浮植物區、以及水中障礙物極多的高難度釣場,很可能都是這種釣組可以發揮跟施展的場合。



(Multi-Split Shot Rig的釣組示意圖)





舉例來說,在第一種所謂的「水流湍急的淺場」操作軟蟲,中通式鉛粒會有落水的聲音過大,以及容易掛底的問題。若改採用以1B~2B的咬鉛,以大約10~20公分的間距分段配置在前導線上,應該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的問題。同時,我還認為這種分段式的配重可以大幅活化流水中軟蟲的泳型,特別是像Grub一類具備捲曲尾巴的軟蟲。



在第二類「水草茂盛的漂浮植物區」,使用這種釣組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無鉛式釣組(No Sinker Rig)」的拋投性能及準確度,特別是在拋投性能方面,希望能夠有效地達到漂浮水草區的另一端,然後再毫無障礙地穿越鱧魚群喜歡棲息躲藏的水生植物區,甚至於希望能夠達到像雷蛙這一類水面系(Top Water)系列擬餌的功能。因此,在釣組的設計上應該使用更輕量的鉛粒,像是1B以下的1號或2號鉛粒,然後以比較密集的間距(10~15公分)來達成類似戰車履帶一般的穿越障礙物功能。



(「水流湍急的淺場」是這類釣組第一種專用的場合)





(有效地到達並穿越「水草茂盛的漂浮植物區」是本釣組第二個重要的使用場合)





在第三類的「水中障礙物極多的高難度釣場」中,一般的Carolina或是Texas釣組都很難避免掛底的窘境,但是偏偏在這類的釣場當中,大型鱧魚幾乎都是棲息在底部的障礙物區域內。越是雜物堆積、錯綜複雜的區域,釣到大型鱧魚的機率就越高,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冒險讓軟蟲有效地通過這些「Hot Zone」。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分段式配鉛的觀念恰巧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利用分散式的鉛粒組合來達到穿越障礙物的功能。目前的構想是以3~5B採15公分前後間距的方式來配置,鉛粒的數目及重量視釣場內水域深度及流水狀況來決定,越是深場湍急的水域,越是可以採用更多量的分散式配置。



採用這種釣組唯一的缺點就是拋投的餘線長度必須配合配鉛的長度來預留,因此可能會影響到拋投的順暢性。長竿子是基本的要求,一般7呎以下的Bass竿可能不足以應付針對深場的釣組,因此只能用我目前慣用的8呎以上軟絲竿來操作。另外一個缺點是B鉛的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必須要回收使用才划算。



以上是今天突然間心血來潮所浮現的幾個觀念構想,花了一點時間整理下來備忘及提供以後的參考,等這陣子忙完之後再找時間來驗證。



(這種「水中障礙物極多的高難度釣場」是許多大鱧魚安身立命的住所)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低水溫時期鱧魚落棲的標點-Structure and Edge

低水溫時期鱧魚落棲的標點 - Structure and Edge


我最近對於Structure and Edge這個概念有著相當深刻的領略,前幾天我在宜蘭河西門橋上方那處流頭釣場,親眼見識到低水溫時期鱧魚「落棲」過冬的現象,於是我慢慢地回味及思索著之前在In-Fisherman所出版的那本Bass Fishing書籍上,所看到的關於「Cover, Structure and Edge」這個釣魚標點的概念。

一般來說,大部分釣鱧魚甚至於Bass的釣友都會有著清楚的Cover概念,亦即就是找尋可以供魚群躲藏的障礙物、遮蔽樹陰、水草堆等等所謂的「Cover」。然而對於Structure以及Edge這兩個關鍵性的標點概念,我認為幾乎絕大多數的釣魚人應該都還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全然懵懂。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2009-1121-Snakehead Fishing

2009-1121-Snakehead Fishing


今天下午因為要到河邊看Uncle釣鯽魚的緣故,因此在大概3點鐘的時候來到宜蘭河中山橋上方的緩流潭區。我在Uncle釣座附近開始下竿,一開始是以前幾個禮拜都釣得不錯的出水口正面河道為主要標點,只是沒想到今天這裡都沒有任何吃餌的跡象,後來換到上游流頭邊緣的緩流區,竟然意外找到一處好標點,裡頭的鱧魚無視於濕冷的陰雨天頻頻來吃餌,在五點半收竿前一共拉上來兩尾鱧魚,第一尾大約是55公分,重量是1700克,不到三台斤的體型。第二尾則是大約65公分長,重量為2900公克,大約是將近五台斤的重量,這尾魚是入秋以來最大的一尾鱧魚。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20091107-淡水夜釣日記

20091107-淡水夜釣日記



這個周末留在淡水陪Ally跟寶貝女兒,因此白天要出門釣魚的機會也少了,再加上天氣十分炎熱,大白天的恐怕也不是適合長時間釣魚的時段,因此,我開始嘗試著在夜晚享受夜釣的寧靜樂趣。



今天晚上的潮水是20:05乾潮底,潮差大概是-0.70m左右,滿潮是隔天的01:43,潮高適+0.97m,因此是一個漲得既慢又少,但是退得很快的潮水。我大概在20:30左佑就來到海邊,結果潮水還停滯在乾潮底,於是只得打到回府,一直到兩個小時候的22:30才又回到海邊。這個時候海水才剛開始要明顯反漲,海面上風平浪靜的,看起來並不是一個黑鯛會進來吃餌的潮水。



今天使用18呎天平溪流竿,6磅的Cajun Red單絲尼龍線15呎透連設計,鉤子採用Gamakatsu 4號チヌ鉤,35號自製溪流浮標,釣棚從2呎開始起釣,鉛粒以8號跟4號搭配使用。釣餌採用吐司麵包切條沾黏台製蝦粉及烏魚萬能餌,誘餌則以吐司麵包切碎後跟烏魚誘餌混合搓揉,大約是1斤左右的使用量。



一開始下竿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魚訊,到了大約11:30分左右,海面上開始出現大群烏魚跳躍的景象,這些跳躍的烏魚大多有40公分以上的體型,不斷地跳躍揚起大片水花,而就在這些烏魚群出現不久,我的浮標開始有了輕微的變化。



過了一會兒,原本慢慢隨波流動的浮標突然間一個明顯的下沉,我順勢揚竿作合,沒想到竟然傳來一股驚人的拉力。這把18呎溪流竿硬是被拉得往下凹到滿弓,我小心翼翼地將魚拉出水面,仔細一看,果然就是跳躍玩耍的烏魚。這尾烏魚足足有超過30公分以上的體型,拉力跟拼勁更是一流。



在釣上這尾烏魚開始,一直到凌晨3點收竿為止,大概3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頭絕無冷場,釣座前方的標點內的烏魚群不斷地來索餌,我總共釣了超過20尾以上的烏魚,體型都在30~40公分之間,以一尾十多兩來估計的話,大概有超過15斤以上的魚獲,真的是驚人的豐收。其間只有被一尾不知名的大物硬生生拉直釣竿,崩斷了6磅的尼龍線,另外一尾拉破嘴皮脫鉤,其餘的魚獲幾乎每尾都順利釣上來。



(今天的魚獲特寫,最後全部都放生回海裡)









今天晚上的釣遊有以下的心得值得紀錄與討論:



1. 烏魚吃餌的潮水大概是從3、4分潮一直到滿潮反退的一個小時才冷清下來。



2. 夜晚的就餌意願及漁獲量明顯優於白天,且晚上來往的遊客比較少,比較能夠安靜專心地釣魚。



3. 釣棚深度保持在接近貼底的狀態,要釣有流水的區域。



4. 今天完全都沒有釣到黑鯛,不過在大約接近滿潮的時候,開始有幾次明顯的黑鯛魚訊,不過我都是因為太心急而過早揚竿。今天黑鯛就餌的意願不如烏魚好,到底是潮水的因素還是我使用的釣餌不佳,恐怕還要再多嘗試個幾次。或許下次買活蝦來試看看,或許會有異想不到的效果也說不一定。



5. 今天在吐司麵包的使用上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以在家中預先切好條狀的吐司釣餌及誘餌,搭配著沾黏蝦粉及烏魚萬能餌粉,成為類似練餌或是烏格丸的效果,讓水底下的烏魚群完全地瘋狂。



6. 此外,預先切好的吐司麵包比較好控制大小,使用上也比較方便,不過今天的吐司麵包沾水濕潤的程度不夠,以至於有點乾扁不好化散,這對烏魚的影響很大,我發現到釣烏魚的吐司麵包要軟黏比較好用,因此下次吐司麵包要完全濕潤,然後再以加味粉料來控制水分。



7. 吐司麵包加粉料來使用的手法很可能會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海釣釣餌,同時具備吸收大量加味成份的海綿功能,以及鬆軟容易就口的優異物理特性,這非常有可能會讓這種手法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至少目前看起來黑鯛、豆仔魚、以及烏魚都會來吃這種餌。



8. 18呎溪流竿的極限應該是兩斤級的烏魚,以今天搭配6磅線來看,一斤左右的烏魚都可以順利拉上來。Cajun Red這款6磅線無論是在強度、緩衝能力、操控性以及結節強度上幾乎都是讓人感到驚奇的。特別是強度的部份,非常強悍且可靠,甚至於鉤子上方意外打了個死結,竟然照樣無損於強度的表現,真的是太意外了,看來要好好地使用這款釣線的優異性能了。



9. 要帶撈網,否則拉魚起於很耗時間。



10. 在這種大魚可能來襲的時候,18尺竿要全部展開來獲得良好的操控長度,重點是釣線的長度也要比竿子來得長,才能獲得充分的緩衝空間及搏魚角度。今天一開始只使用15呎的釣線,結果應是被一尾大烏魚給拉直釣竿,導致釣線意外被崩斷。其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沒有揚竿緩衝的角度,遇到大魚暴衝只有被拉斷釣線的結局。因此,開始要使用比釣竿長度長的釣組,但是同時也要搭配長撈網才能有辦法起魚。



11. Gamakatsu 4號チヌ鉤非常銳利且可靠,在揚竿做合的時候都非常的確實穩定,4號鉤對於烏魚也堪稱適用,因此可以兼顧到烏魚跟黑鯛兩種對象魚的體型要求。



12. 這處釣場旁邊的路燈夠明亮,因此全程都無須使用螢光棒,這倒也是方便的地方。



13. 吐司麵包誘餌基本上還是以手來拋丟比較方便,無須使用磯釣誘餌勺,半個潮水大概準備1斤就已足夠。



14.   今天全程使用三原結來綁鉤子,經過這些烏魚群的考驗之後證明這種線結非常的強悍可靠,原本擔心的鉤子角度問題也沒有淡水釣的情況那般的明顯,應該可以作為海釣的標準魚鉤線結綁法。

 

15.   今天使用溪釣直感脈釣的手法來誘釣烏魚,結果證明這種手法在流尾的流程中能夠捕捉到非常鮮明的魚訊,幾乎都是一吃餌浮標就下沉,以後可以推廣到包括黑鯛在內的浮標釣技巧上。





以上是今天晚上夜釣的心得筆記。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20091105-Cabelas釣具採購

20091105-Cabelas釣具採購



最近迷上使用尼龍線(Monofilament Line)來釣魚,特別是美國大廠Shakespeare副廠所出品的Cajun Red Line。這款號稱入水三英尺就消失隱形的紅色尼龍線是前兩年北美釣具市場的發燒品,我在In-Fisherman釣魚雜誌上看到相關的報導之後,就趁著添購其他釣具的時候買了6、10、12磅幾款號數來使用。



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喜歡這款釣線,畢竟那時候只喜歡用毫無延展性的PE線來釣魚,後來在開始使用Tube這種軟蟲之後,才發現到這款尼龍線的優點。後來索性更是直接拿來當作手竿浮標釣的透連線使用,完全捨棄了昂貴的碳纖線,沒想到這款尼龍線的強悍與耐用與超乎自己的想像,釣線材質也相當硬挺順暢,不太會產生尼龍線受力之後常常發生的捲曲現象,因此真的是讓我感到大大地激賞,於是趁著Cabelas出清存貨的期間一連買了十多捲線。



這次的Cajun Red一共買了四個系列,Cajun Lightning、Cajun Red Cast、Cajun Advantage以及新上市的OPTIX。其中Cajun Lightnin系列強調高抗摩能力(High Abrasion Resistance),Cajun Red Cast強調驚異的拋投順暢性(Super Smooth Cast),Cajun Advantage則是長效性複合材質配方(Long Lasting Co-polymer Formula)。最新出品的OPTIX則是日系產品很常見的雙色系塗裝,兼顧到隱形性及目視性。



(Cajun Lightnin系列強調高抗摩能力(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Cajun Red Cast強調驚異的拋投順暢性(Super Smooth Cast))









(Cajun Advantage則是長效性複合材質配方(Long Lasting Co-polymer Formula))





(最新出品的OPTIX則是日系產品很常見的雙色系塗裝,兼顧到隱形性及目視性。)









這次買的釣線當中,14磅的數量買太多了,常用的6、10磅完全沒買到,8及12磅則只買一捲,真的是買得不太理想。Anyway,反正都買來試用看看,特別是這次買了幾捲4磅線,可以直接拿來當子線使用,可以拿來釣溪流石班及河釣鯽魚,完全都省去綁子線的麻煩了。



另外這次利用Rapala某些型號特價促銷的機會,買了5隻Bleeding Pearl的F-5,價格跟e-bay上標到的差不多,只是我的Rapala已經多到用不完了,為什麼還要多買呢?我自己也搞不懂。



(這次利用Rapala特價促銷的機會買了5隻Bleeding Pearl的F-5)





(Cabelas促銷的Tube魚型軟蟲組合,這種魚型Tube是去年的發燒產品)

















另外買了Cabelas促銷的Tube魚型軟蟲組合一盒,這種魚型Tube是去年的發燒產品,一隻要價好幾塊美金,這次趁著大特價買上一整盒來試用,應該可以順便填補ZBC Tube剛好用完的空擋。初步的判斷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才對,且就拭目以待吧。



(這次購買的釣具大合照)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B-91 Or B-94?

B-91 Or B-94?



這兩天收到三重新興發阿源寄來的包裹,裡頭是一些日本原裝軟蟲鉤,包括了Gamakatsu 321系列1及2號,以及Owner B91系列1與1/0軟蟲鉤等等。這次總共買了17包鉤子,這也是阿源那邊目前這幾款廠牌號數軟蟲鉤僅剩的數目,算是把我要的號數全部都買下來了。



前兩天拿到鉤子的時候按照習慣先拿出來一包包仔細地檢視,看一看有沒有瑕疵或是其他的問題。看著看著間,突然間我發現到那幾包Owner B91系列1與1/0軟蟲鉤竟然有種說不上來的「異樣」感覺。



於是我拿起來一包包地仔細檢視,結果真的發現到同樣是B-91系列1/0號鉤子,竟然有兩種不同的鉤型。我再檢查包裝背面的產品序號及責任者簽章,結果發現到這批鉤子竟然來自兩種不同的批號及責任者,其中責任者標示「岡田」的這批鉤子,其鉤型比較細長,鉤幅也比較窄一些。責任者標示「小谷」的另一批鉤子,其外型則較為寬幅一點,其鉤型明顯地與「岡田」的那批有明顯的差異。



(這次買了一些常用的軟蟲鉤)





(左邊是責任者「岡田」的鉤子,右邊是「小谷」的另一批鉤子,批號跟鉤型都不一樣)







( 兩個鉤子擺在一起看得出來之間的差異嗎,仔細看看兩者的差別)









( 換個角度擺在一起就很清楚了吧,明明就是同樣的Owner B91系列軟蟲鉤,竟然鉤型有著明顯的差異)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另外幾包同款式1號鉤子上,因此我趕緊拿出2006年Owner的型錄仔細查看,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批號的確是不同的鉤型。其中「岡田」的那批的確是06年型錄上的B91系列,「小谷」的另一批鉤子則應該是06年型錄上的B94系列,這個系列的鉤子是典型的EWG(Extra Wide Gap)寬幅鉤,依照Owner型錄的圖示,其鉤幅比一般鉤子多出10%的寬度,顯然就是我手頭上的這批「小谷」鉤子。



這的確是非常有趣的現象,明明是包裝完全一樣的軟蟲鉤,裡頭的鉤型卻完全不一樣。後來我仔細想想,難怪之前我使用B-91來鉤軟蟲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勁,現在想起來大概是當時候我手頭上的B-91就已經有這樣的情形。



而且很有趣的是我買的B-91裡頭,相同型號的鉤子不同批次的鉤子剛好就各佔一半,大概是阿源自己早就知道有這種情況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Owner新批次的B-91的確跟之前的鉤型有所差異。從包裝外觀的新舊程度以及06年型錄的資料來看,「岡田」的那批應該是比較早期的鉤型,至於「小谷」這批鉤子是不是比較新的設計,恐怕要去翻閱最新的型錄才會明白。



總之,這是這次購買軟蟲鉤所發生的小插曲,聊堪一笑,無傷大雅,反正兩種鉤型都有各自適用的場合跟搭配的軟蟲類型,倒也是沒多大關係。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土鯽魚到底有幾種?

土鯽魚到底有幾種?


從我開始會釣魚以來,始終有兩個關於台灣本地魚類分類的問題困擾著我,其中一個是關於溪流裡的溪哥到底是有幾種族群,這個問題其實到現在都還不能說是完全的塵埃底定,不管是釣魚界還是學術界,關於溪哥種類的問題始終還是爭辯不休。

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家大體上還是同意至少有所謂的平頜鱲(一般的溪哥)、日本平頜鱲(綠色系的溪哥)、粗首鱲(闊嘴郎)等三種溪哥品種,至於是不是還有第四種所謂的丹氏鱲的存在,亦或是所謂的丹氏蠟就是平頜鱲,還是丹氏蠟根本上就是粗首鱲,從釣魚前輩李嘉亮先生在其所著的「溪釣秘訣集」中開始,這個問題大概就這樣爭辦了應該有20年以上的光景吧。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20091025-川の小物釣

20091025-川の小物釣


昨天傍晚釣軟蟲的釣況受到天氣的影響而意外的冷清,因此讓我興起了玩玩河川小物釣的念頭。剛好忙了一整天之後傍晚有個短暫的空擋,於是在天黑前來到竹林對岸的緩流區域以鯽魚跟鯉魚為對象魚,採用手竿浮標的方式來釣魚。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2009-1101-Snakehead Fishing

2009-1101-Snakehead Fishing


早上大概6:20左右出門,今天是氣候變化前典型的晴朗炎熱天氣,我在鴨母寮菜園邊以Tube軟蟲搭配Okuma Mistique MQR-15捲線器,一潯長的10磅Trilene Original Monofilament Line前導線,使用Gamakatsu 321型Worm Hook。

今天早上一下竿的狀況就很理想,草叢邊鱧魚出沒爆水的跡象非常的熱絡,這是鱧魚食慾旺盛的情況。果然一下竿就立刻來追咬,沒多久就釣上來一尾50公分不到的鱧魚,後來又在近岸處釣到另一尾30多公分的小傢伙,今天的水況已經大幅消退,水質也非常的清澈,又回復到大水之前的狀態了。

2009-1026-Snakehead Fishing

2009-1026-Snakehead Fishing


我一直忙著新家的打掃工作一直到中午12:30左右,然後吃完午餐之後就要到台北接Ally回宜蘭,因此我利用了大概30分鐘的時間來宜蘭河鴨母寮菜園邊,試驗新買的Okuma Mistique MQR-15捲線器性能。

這款跟Salina一起購買的捲線器原本是要拿去花蓮溪釣何氏棘魞,只是最近實在是太忙走不開,因此只得拿宜蘭河的鱧魚來試驗,沒想到今天中午這短暫的試驗竟然獲得了不可思議的結果。

當我拋出第一竿的那一瞬間,那種前所未有的流暢、自然,如行雲流水般的節奏,深深地讓我感到訝異不已,沒想到這麼一顆其貌不揚的國產捲線器,竟然有著如此高品質的性能表現,實在是太讓人感到意外。